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橫斷美國的機器人旅程失敗:被人類惡意拆解

 

關於機器人基於科技發展和衍生的道德與認識問題始終未曾中斷。作為 一種實體、概念與形象,自從 1920 年代捷克劇作家查別克( Karel Čapek)在〈Rossum’s Universal Robot 〉出現機器僕人取代傳統人類執行家庭服務工作後,廣為人知的艾西莫夫機器人定律或是森政弘的「恐怖谷理論」,一方面希望機器人越來越先進,執行許多複雜且危險的任務,外表姿態上趨近於人類;但一方面又擔心機器人搶奪飯碗,取代人類萬物之靈的自尊。當代電影、小說或各種娛樂媒體都以正或反的角度刻畫機器人在人類中的定位與被想像的過程。

隨著遠端遙控技術的發展,開始出現各類型無人機的相關新聞,而 Google 等科技大公司也不斷研發相關的無人操控技術;而同時引發關注的就是對於無人機器武器之恐懼,幾乎已經成為每年的主要議題。例如 2014 年在日內瓦的「特定武器會議」(Convention on Certain Weapons, CCW)主題就是關於殺戮機器人(killer robots)與致命自律機器 (lethal autonomous robots, LARs)的限制。

理由很簡單:如果 Google 等商業公司都如此推廣無人操控技術,那掌控國家資源的國防軍事單位,難保不會早就製作可用於戰場上的機器武裝了。

hitchbot2

最近有一個新聞值得思考:由多倫多大學研究團隊 David Smith 和 Frauke Zeller 所製造的「HitchBOT」機器人計畫要以路邊搭車的方式橫跨整個美國大陸,在中途被人類惡意破壞拆解失敗。

「HitchBOT」全高 3 英尺,重約 55 公斤,是一台配置有攝影機、麥克風 3G 通訊網路和全球定位系統的無人控制機器人,每隔 20 分鐘會自動拍攝一張照片,與地理位置一起傳回給開發者。它無法自主移動,只能透過身上配置的語音系統來與人類溝通。該計畫想要測試這個機器人是否可以透過路人搭便車的方式橫渡整個美國。這個計畫的目的在於觀察「機器人是否可以信任人類」,或者「人類是否對於無害機器人保持著善意」

旅程從 2014 年 7 月從加拿大開始出發,中途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事物,還前往了德國、荷蘭。在美國的旅途從麻州出發,沿路經過波士頓、羅德島和紐約,最終目的是舊金山,但在費城遭不明人士破壞。目前不清楚是誰破壞了機器人,也不確定是破壞者是出自好玩心態或是厭惡機器人存在本身。當然整個旅程還是遇到了無數善意的人協助旅行,或許也不應以少數單一行為概括而論,不過這一「人機」之間互馭的問題或許也是未來勢必面對的挑戰。紀錄整個旅程的官方推特網站上面留下了最後一句辭世句:

「My trip must come to an end for now, but my love for humans will never fade. Thanks friends」

20150803163841


Source
HitchBot Twitter
Canadian Tourist hitchBOT Mugged and Beheaded in Philly
Trampender Roboter «hitchBOT» auf USA-Reise zerstört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