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300 萬:一個男女性別的工作絕對境界線

.

最近台塑企業底下的南亞電路板(股)公司錦興廠企業工會在臉書公告:「由於南電今年虧損嚴重,經與董事長多次艱難談判爭取,確定男生調薪 800 元,女生調薪 650 元。」這本來是一則喜訊,用來宣傳工會已經很努力了,儘管公司虧損,我們還是幫大家爭取到了加薪。

這則新聞或許在過去沒有任何問題,但在今天馬上產生了爭議,因為裡面出現了男女性「同工不同酬」的問題。男性加薪 800 元,女生加薪 650 元,兩者之間因為性別有了 150 元的差距。關於這一爭論的是非,網路上已經有太多意見,有興趣的朋友請不妨自己去參考。

任何性別歧視都不應該被同意或主張。許多經典例子都證明了:「就算你內心這樣想,你也不可以說出來」,最有名的案例大概是前哈佛大學校長 Larry Summers,他用非常「科學」(其實是不嚴謹的演化生理學)來論證男女不應該同酬,結果被迫下台,

而且哈佛大學也因此換了一個創校以來的首位「女校長」。 Larry Summers 本來還有機會被推薦當美國聯準會主席,可惜這性別歧視如附身靈般纏繞揮之不去,以致到現在還沒有好任命來發揮他的才華抱負。

故我們想要說的是:「台灣能夠在意並討論這件事是很好的進步,大家應該重視且珍惜。因為在一衣帶水的日本,同工不同酬乃是理所當然,無須討論之事。」

300 萬的分水嶺境界線

在日本有所謂的「300 萬境界線」,也就是你的年薪是否跨越 300 萬成為一個標準的分水嶺。

300 萬境界線並不是所謂的「國民薪資平均數」,因為單純取國民薪資中間數就像之前的笑話:「一對夫妻平均有一顆睪丸」沒什麼意義。應該關注的是在這個社會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品質,不愁吃穿且有尊嚴的生活基準線。根據日本政府的相關資料,大概有 40% 的人民年收在 300 萬以下,另外在下面的參考資料中你可以看到相關繳稅的分布區隔中, 300 萬年收也是最低的標準(日本全體國民的平均年薪資為 400 萬)

 

從圖表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女性年收 300 萬以下的人口比率,遠遠比男性來得多。根據資料,雖然全國有 40%的工作人口年薪低於 300 萬,但是其中女性佔了 65%,男性只佔了不到25%。換言之,總體來說,全日本的工作人口中,尤其是低於年薪 300 萬以下的幾乎大多數是女性,超過年薪 1000 萬以上的,則女性幾乎全部不見,不管哪一個職業和領域,女性的薪水均低於男性。

在另外一份資料指出:日本有超過 9%的男性年薪超過 1000 萬日幣,但是只有 0.9%(不到百分之一)的女性年薪超過 1000 萬。另根據日本政府民間時態調查機構的數據:

20-30 歲|全國平均年收入 男性 370 萬 女性 330 萬
30-40 歲|全國平均年收入 男性 550 萬 女性 430 萬
40-50 歲|全國平均年收入 男性 695 萬 女性 473 萬
50-60 歲|全國平均年收入 男性 642 萬 女性 475 萬

 

在 20 歲左右的差距是最小的,之後逐漸拉開,在 40 歲左右抵達最高差距。雖然現在已經式微,但傳統的長幼有序雇用年功制依舊是品評晉用的標準,40 歲左右被認為是顛峰的壯年狀態,大多也都升到了中階的管理職;50 歲以後,如果不能繼續向上爬的話,那基本上你的人生工作職階到此為止,準備退休了(看看《半澤直樹》或《島耕作》)系列應該更能明瞭。

但是相對的,女性在日本社會 30 歲以後如果沒有步入家庭或婚姻,很可能就會被認為是有點問題的怪胎(看《月薪嬌妻》等諸多日劇),因為年紀漸長又不能擔任什麼 OL 或是接待人員,所以 30 歲之後的年薪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故日本有一個說法:男性在 40 歲左右就決定了你一生的收入和最後的成就瓶頸,但這瓶頸女性在 30 歲就抵達了。

另外,經常去日本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一些比較廉價的連鎖旅館都大量雇用女性。例如東橫 INN 就是一個例子,從旅館的負責人到所有的清潔、服務人員,幾乎全部是女性。這並不是巧合,東橫 INN 的經營方式就是「儘可能雇用女性」,

除了給予顧客一種更溫柔、貼心的服務的印象外,該公司的口號也是「給女性一個就業與圓夢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樣才能減少開銷和支出,提供更便宜的房間價格,因為女性的旅館管理人就是比男性便宜。

在日本,就算完全一樣的職位和工作內容,男性比女性的薪水高 30%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高 40% 也十分常見。或許你會好奇為何會如此?請看下面的表格:

 

你可以注意到:大企業對於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比例比小企業更嚴重。也就是在小公司,因為人數少,整個升遷的制度和公司倫理較不嚴重,所以男女的年薪差距會比較少,女性的薪水大約是男性的 75 %;但在大公司下,整個公司的倫理和年功差序制度更嚴格,或者說高階權力更被大量男性把持,所以薪水的差距就更顯著,女性只能獲得男性不到七成的薪水。 

學歷方面也一樣,男性大學畢業的薪水也比女性大學畢業高 30%,所以連高中都沒畢業的女性才是日本社會所謂的底層魯蛇。還有一個顯著的身份差異:如果你是外國人(例如台灣人),基本上就比照日本的女性。如果你是外國人女性,那更慘,你的薪水就是比照日本女性再打七折;

但如果你是來自歐美的白種人,那就可以比照日本男性或更高。很遺憾,事實就是這樣。我們 U-ACG 過去就有認識的朋友或介紹一些案例去日本工作,除非有特殊的技能,否則大致來說的標準就是如此。

而且大家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從來沒聽過有什麼抗議和不滿的聲音,這就是「大和」

大型的群體和諧,龐大的社會禮教和倫理壓力,所有人都應該不要造成其他人的困擾,服務並服從這一大和,社會才會穩定,每個螺絲都專注自己的使命、每個人都穿著類似的西裝或套裝,不要與眾不同,乖乖地好好排隊、不要特立獨行。

這不就是我們喜歡去日本旅行的原因嗎?交通準時,乾淨、每個人都遵守制度和秩序,提供標準的服務和親切的笑容,這些都需要犧牲個人的個性和自我主張才能實現整個整體社會的大和。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民族性和歷史文化,也有各自的壓力和苦悶,我們並不是要批評日本,我們想說的是:「台灣能夠討論這件事,而且認為同工同酬是很好的進步,大家應該重視且珍惜」

最後,若日本以 300 萬為分界線,考慮到物價、經濟水準和國民所得,大家覺得這個數字在台灣月薪應該是多少呢?


Source
http://heikinnenshu.jp/nenshu/
http://syokulink.com/america-income/

Comments

comments